记者陈秋圆 发自北京 这个周末,北京半程马拉松上各类型的人行机器人跑马拉松“火”出圈。近年来,机器人以及各种智能设备的使用场景不断拓宽:旅行时节,安徽黄山的机器狗当起了“挑山工”;进入采茶季,浙江杭州的茶山上,机器狗和采茶机器人也和采茶工一道繁忙着。此外,许多企业相继推出了制造茶品、咖啡的机器人和智能设备。
日前,北京举办的2025径山茶北京品鉴会带来了径山智能抹茶机首秀。经过该机器,1-3分钟自己能制造一杯抹茶、抹茶拿铁或禅茶,而一般来说,要喝一杯正宗的径山抹茶或点茶,如果是专门的茶艺师来击打或点的线分钟。对此,杭州径山茶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施鸿鑫表明,智能抹茶机经过胶囊投料、智能控温、仿古茶筅等立异规划,以复刻茶艺师功力,完成千年茶艺的标准化出现,又可制造抹茶拿铁等新式饮品。
提起抹茶,不少人会想到日本,但其实抹茶文化在我国连续千年,与径山根由已久,宋朝时期杭州径山茶宴蜚声中外,2022年“径山茶宴”当选了联合国教科文安排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4年径山茶区域品牌价值超35亿元,也是杭州余杭3.7万余名茶农的“致富叶”。
现在,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抹茶生产国和抹茶产品消费国,业界估计抹茶工业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张。“这几年,新中式茶饮大火,门店开遍街头巷尾,市场规模超千亿元。而千年的径山抹茶,却停留在一门‘小众’的手艺活。”施鸿鑫以为,要搭上新中式茶饮的快车,成为规模化的产品,有必要借力新“兵器”:智能化设备,这也是茶科技的一种表现。
据悉,该设备已获全球3000台意向订单,估计2025年9月正式量产。有必要留意一下的是,在智能设备完成功率提高和传统茶饮的转型晋级之外,职业中采茶工、茶农的劳动及其权益也应受到重视。
本年4月初采茶季,交际网站上部分浙江采茶女工的食宿条件较差的视频引起了重视,采茶女工这一集体也被更多人了解。从事茶职业多年的施鸿鑫向南都记者介绍,茶是季节性十分强的农产品,一个区域采茶季基本上不超越一个半月,像浙江等茶工业比较发达的区域,劳动力比较紧缺,每年都需求依托外来职工采茶,第三方的劳动力中介机构会根据需求安排贵州、河南等地采茶工去全国各地采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中介会收取相应的费用。“没有采茶工,茶也无从谈起。”
“茶叶采摘是个手艺活,采茶工人很辛苦,她们在茶山上的劳动程度一般人也很难来幻想。”杭州市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锋对南都记者表明,在科技助力方面,现在杭州开发了采茶机器人,运送方面有山地机器人等,以减轻采茶工担负。他也指出,现在年青采茶工渐渐的变少,采茶工的年龄在逐步变大,这些中年采茶女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年青人未必能像前人相同安然承受,只当作一次时间短的就业机会。“咱们要在生活上、精神上、物质上有更多的关怀,这是咱们做的一件工作。茶企收益好了,茶叶价值上去了,采茶工的关怀也要上去。”